正常情况下,膀胱输尿管连接处并无反流现象,这主要是依靠连接部位的抗逆流瓣膜机制。当此机制由于某种原因受到破坏时,即会出现逆流。膀胱输尿管反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反流是由于输尿管膀胱连接部位的先天性异常,输尿管壁间段的纵肌缺陷,导致瓣膜机制不全所致。继发性反流是继发于尿路梗阻。各种静态或动力性梗阻引起膀胱内压增高,导致瓣膜机制受损。   推荐阅读: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相关问题
一、发病原因
1、发病率。膀胱输尿管反流以小儿多见。据报道,正常小儿反流的发病率为1%一18.5%。正常成人反流的发病率未见报道。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在反流的病人中,女性占85%。
2、遗传因素。反流病人的同胞兄妹发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报道中,同胞兄妹中反流的发生率可高达45%,但其中75%没有症状。
二、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的解剖和生理
膀胱输尿管连接处是由中胚层和内胚层两个部分组成。
(一)中胚层的组成部分
此结构始发于午非管(Wolffian),有两个部分受交感神经支配。
1、输尿管和三角区浅层膀胱外输尿管有螺旋状排列的纤维可以蠕动,当此纤维到达膀胱时,重新排列为纵平面。输尿管此处斜穿入膀胱,因此至膀胱壁内的输尿管为纵纤维组成,并且没有蠕动。此纤维下行达输尿管开口,即向背侧扩散,与输尿管底部的纤维会合,而后又与对侧输尿管的纤维联合,向远侧形成三角区的浅层。最后经膀胱颈在男性止于尿道,在女性止于尿道外口。至此,输尿管三角合而为一,其上方两角为双侧输尿管开口,下方为三角区浅层,前者为管状,后者呈扁平。
2、Waldeyer鞘和三角区深部起始于膀胱上2~3cm处,其外层纵肌围绕着输尿管,此纤维经膀胱壁后与一些逼尿肌纤维汇合形成肌鞘,一部分与膀胱底部肌纤维汇合,井扩大与对侧结合另一部分形成鞘的本身,双侧肌纤维融合,形成三角区的深部,止于膀胱颈。
(二)内胚层的组成结构
逼尿肌肌束向多个方向散开,并向膀胱内口汇合,分为三层并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1、内层纵肌继续进入尿道黏膜下,在男性止于前列腺远端,在女性止于尿道外口。
2、中层环肌前方较厚,止于膀胱颈部。
3、外层纵肌肌束呈环状或螺旋状,绕过女性的尿道外口,或男性的前列腺外层,组成膀胱尿道的括约肌。
(三)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的生理
当尿液到达输尿管膀胱开口处,膀胱内的纵行肌收缩,使得输尿管壁间段缩短,内径增大,从而降低了输尿管壁间段的阻力。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发病原因与解剖生理

以上就是关于"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发病原因与解剖生理"的介绍,上网搜查不如"一对一"咨询医生,我院在线咨询医生可帮您更清楚的了解就医方向,网络预约医生号,来院优先就诊,省时省力又省心。如果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您可以通过我院的在线医生进行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http://www.cqsjsyy.com/sngjscs/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