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临床症状和尿液细菌培养来诊断尿路感染有下列困难:①收集尿液不准确;②尿液细菌培养不准确;③细菌培养计数的感染标准>10/ml太严格;④尿液内有细菌但患者无临床症状。
一、临床表现
随着年龄不同,尿路感染可有不同的症状。新生儿和2岁以下的小儿一般无尿路刺激症状而有高热、体重减轻和呕吐。3岁以上儿童可有排尿痛和腹痛。成人发生下尿路感染者一般有尿频、尿急、尿痛、有臭味的尿或带血色和肉眼血尿。尿频和尿痛亦可在没有尿路感染时出现,如尿道刺激或膀胱化学刺激。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时常伴有高热、寒颤、腰痛以及下尿路感染所有的尿频、尿急和尿痛。
二、实验室检查
尿路感染的诊断主要是从尿液检查来确定,主要的目的是在尿路的任何部位鉴定有无致病菌的繁殖。因此,尿液的收集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有两种收集尿液的方法,其一为中段尿(MSU),比较好是晨起第一次排尿时收集的中段尿。中段尿显然不能用于婴儿、小儿、老年妇女、神经源性膀胱和小肠代膀胱等。其二为耻骨上穿刺收集尿液(SPA),一切不能用中段尿的患者均可应用SPA来收集尿液,这个方法是膀胱感染与膀胱以下感染的正确鉴别诊断方法,可是目前尚不普及。采取到的尿液应立即进行细菌培养,如不能进行应将标本放在4℃冰箱内。亦可在尿液内加1.8%硼酸液,保存细菌原来的状态,但如为铜绿假单胞菌可能会减少其培养数目。尿液培养后,剩余尿液应作显微镜检查。
肯定尿路感染的诊断必须进行尿液培养计数。MSU进行细菌培养,如>10/ml提示感染,如<10/m1即提示污染。影响尿液细菌培养计数的因素有:①排尿次数过多,尿流速度太快;②感染的部位,除膀胱炎可达到10/ml,其他部位难以达到这个标准;③尿pH过酸或碱均可减少细菌计数,④在收集尿液前,病人已用抗菌药物者,不能达到达个标难;⑤尿液内含有抗尿物质(如高浓度尿素)时,计数亦低;⑥不同细菌的菌落不同,如链球菌成链,葡萄球菌成堆,均难达到标准计数,⑦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最快,其他细菌生长速度较慢亦难达到>10/m1。因此,目前公认的感染标准>10/m1,既不能太严格也不应过分降低标准。如两次尿液细菌连续>10/ml,应当肯定为尿路感染。尿液细菌的培养基很重要,目前一致推崇用Macconkey培养基,后者可培养出革兰阴性细菌并抑制一般革兰阳性菌。如怀疑有厌氧细菌时应当采用7%CO2环境来培养。临床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一些细菌培养的知识并与化验室工作人员紧密合作,以往应用的一些化学试验如亚硝酸试验等由于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较高已据弃不用。
尿路感染时组织学的诊断无实际作用。至于放射、超声、放射性核素等辅助诊断方法对尿路感染是否伴有尿路结构或功能上异常有帮助,尤其对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妇女、小儿以及男性患者发生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诊断

以上就是关于"尿路感染的诊断"的介绍,上网搜查不如"一对一"咨询医生,我院在线咨询医生可帮您更清楚的了解就医方向,网络预约医生号,来院优先就诊,省时省力又省心。如果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您可以通过我院的在线医生进行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http://www.cqsjsyy.com/yydt/495.html